指標使用指南 - 海域水質優養化指標
簡介(Introduction)
- 目的:透過綜合海域水質資料,本指標旨在量化海域水質的優養化程度,並為海洋污染防治政策提供支持。
- 背景資訊:全球水質污染日益嚴重,海洋優養化更是對海洋生態系統的重大威脅。本指標使用優養化指數(Eutrophication Index, EI)來衡量台灣沿岸海域的水質健康狀況,以支持減少海洋污染的目標。
指標的定義(Definition of the Indicator)
- 定義:海域水質優養化指標(EI)以浮游藻類葉綠素a濃度、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態氮和正磷酸鹽濃度為主要參數,綜合評估沿岸海域水質優養化程度。
- 目標與參考標準:指標對應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14.1,並參考愛知目標第8項,期望至2020年水質合格率達99.5%以上。
指標的計算方式(Methodology of Indicator Calculation)
計算公式:
優養化指數 (EI) 計算方式根據以下五項參數:
E.I. = 0.279*(正磷酸鹽濃度/31)*1000 + 0.261*(硝酸鹽氮濃度/14)*1000 + 0.296*(亞硝酸鹽氮濃度/14)*1000 + 0.275*(氨氮濃度/14)*1000 + 0.261*葉綠素a濃度 營養鹽(mmol m-3)、Chla(mg m-3)
每項參數的計算與權重依據台灣水質特性調整,彙整出單一的優養化指數值,以方便長期趨勢分析。
- 資料標準:每年針對五項參數進行定期海域水質監測,確保指標準確性及一致性。
- 資料來源:本計畫的資料彙整來自海洋保育署的「海域水質監測」資料。
指標的意義(Interpretation of the Indicator)
- 意涵:此指標反映了沿岸水質的優養化水平。優養化水平過高會導致浮游藻類過度增長,進而影響水中溶氧量及海洋生物健康。
- 生態系影響:當優養化指標過高時,會增加海洋缺氧區的發生率,並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相反,低優養化水平則表明水質良好,有利於海洋生態系穩定。
- 政策相關性:此指標對應於SDGs目標14.1和愛知目標8,可為控制海洋污染、減少營養鹽和廢棄物的政策制定提供資料支持。
政策建議(Policy Recommendations)
- 如何解讀指標結果:當指標顯示優養化水平升高時,建議加強污染源控制,包括減少農業與都市排水中的營養鹽。若優養化指數持續偏高,應採取必要措施減少污染排放源。
- 如何整合指標進行決策:將優養化指標與其他水質指標(如溶氧濃度、pH值)綜合考量,為沿岸污染防治提供更全面分析成果。
參考文獻(References)
- Brown, R. M., McClelland, N. I., Deininger, R. A., & Tozer, R. G. (1970). A Water Quality Index-Do We Dare? Water Sewage Works, 117(10), 339-343.
- Pavlidou et al. (2015) Methods of eutrophication assess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Examples from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coastal areas.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108: 156–168.
- 海洋保育署海域水質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