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保護區內,自然海岸占區內總海岸的長度比

內容簡述

劃設「沿海保護區」主要是為了保護區域內部重要資源。該指標的建立旨在於進行各項建設計畫時,如土地開發、疏濬排水等是否會影響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

指標詳情

所屬議題

陸域保護區

指標類別

狀態( S )

指標對應

SDGs

14.5
到2020年,根據國內和國際法,並基於現有的最佳科學資料,保護至少10 %的沿海和海洋區域。

愛知目標

目標11:
到2020年,至少有17 %的陸地、內陸水域和10 %沿海和海洋區域,尤其是對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服務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區域,因有效而公平的管理,和透過生態上具代表性和妥善關聯的保護區系統和其他以地景為保育基礎的有效措施而受到保護,並納入更廣泛的土地景觀和海洋景觀系統中。

生物多樣性行動方案

D11050比照中央山脈保育軸之劃設理念,劃設海岸保育帶,同時解決現存海岸保護與開發之衝突。
行動方案績效指標(灰底表非量化)

  • 完成國家海岸保育帶規劃
  • 受保護自然海岸帶占全國總海岸帶的面積比
  • 確認保護與開發衝突潛在地點

發展背景

劃設「海岸保護區」主要是為了保護區域內部重要資源。天然海岸是沿海的自然環境,為陸域與海域生態系的推移帶(ecotone),是濱海生物的重要棲地。天然海岸常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是保護區重點維護目標。然而臺灣人口密度高,開發密集,對海岸地區的利用愈發迫切,與永續發展的方向背道而馳。因此,維持並提高天然海岸比例是永續發展的重要目標。該指標的建立旨在於進行各項建設計畫時,如土地開發、疏濬排水等是否會影響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

定義及計算方式

海岸保護區內,自然海岸線占區內總海岸線的長度比。計算方式為海岸保護區內的自然海岸線長度/海岸保護區內總海岸線長度。

現有資料內容及所跨年度

2018年第1期與第2期自然與人工海岸線
第一階段海岸保護區範圍(2017年)

指標趨勢

–(資料品質尚待改善,暫不對外提供)

資料管理/權責單位

營建署綜合計畫組

參考資訊

  • 內政部營建署 (2016) 海岸資源調查及資料庫建立案
  • 內政部 (2017) 整體海岸管理計畫

資料發展現狀

II-2

資料集提供者

內政部營建署

調查年份

2008-2018

編號

V.05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