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聖䴉
指標詳情
所屬議題
外來入侵種
指標類別
壓力( P )
指標對應
SDGs
15.8
到2020年,採取措施防止引入外來入侵物種並大幅減少其對土地和水域生態系統的影響,控制或消滅其中的重點物種。
愛知目標
目標9:
至遲於2020年,入侵外來物種和進入管道得到鑒定和排定優先次序,優先物種得到控制或根除,同時制定措施管理進入管道以防止入侵外來物種的進入和紮根。
生物多樣性行動方案
D41050入侵種生物防治:
- 研擬新入侵生物緊急撲滅計畫,並聯合地方政府定期演習。
- 建立已入侵生物長期防治計畫,將入侵種造成之經濟損失及生態衝擊降至最小。
行動方案績效指標:
- 辦理或執行已入侵生物防治計畫之物種數、地區數及撲滅案件數
- 已入侵生物分布範圍或數量減少比例或數量
發展背景
埃及聖䴉原產於非洲與中東地區,1984年在台北關渡首次記錄到埃及聖䴉野外個體,現今已遍布西部各沿海溼地。埃及聖䴉與台灣本地鷺科鳥類在食物、巢樹等生態資源上有諸多重疊,其高環境適應力及廣泛的食性,對原生鳥種造成生存及繁殖上的競爭排除效應,因此需監測埃及聖䴉的族群數量變化,並逐步移除,降低其威脅性。
定義及計算方式
- 1995年至2010年的資料來自中華野鳥學會與林務局的補助計畫—98年度入侵種埃及聖鹮對於臺灣地區鳥類生態影響之研究,為進行年間的比較,將資料表準化,該計畫以各縣市該年度的最大族群量相加,作為該年度的聖鹮族群量代表。
- 2011年至2014年由於缺乏相關計畫做參考,因此,是以eBird回報紀錄做為依據。將數據中缺值或不合理的紀錄去除後,以各縣市該年度的最大族群量相加,做為該年度的聖䴉族群量代表。
- 2015年至2017年的資料,來自林務局104年度至106年度埃及聖䴉族群管理試驗計畫,調查是於每年8至11月各月份的最後一個周末,由各地鳥於西部各濱海地區及濕地,依埃及聖䴉可能出沒地區採區域搜尋法進行同步調查,後統計各縣市調查資料,估算當年度的族群數量。
- 2018年的資料,則是來自林務局107年度外來入侵鳥種埃及聖䴉族群管理結案報告與eBird的回報紀錄,將eBird數據中缺值或不合理的紀錄去除後,以各縣市該年度的最大族群量相加,之後,再加上該年度計畫移除的蛋、幼鳥、亞成鳥及成鳥的數量,做為該年度的聖鹮族群量代表。
現有資料內容及所跨年度
埃及聖䴉族群數量(1995-2017年)
埃及聖䴉出現位置及數量(1996-2018年)
資料更新內容
由於2018年僅移除個體,並無針對族群量進行調查,因此,本次族群量數據均來自eBird。根據2018年1月至12月的資料,共有3544筆紀錄,其中以台南市的族群量最高,最多記錄到295隻個體。另外,該年有針對埃及聖䴉進行生殖控制計畫,共移除311顆蛋、216隻幼鳥、200隻亞成鳥及3隻成鳥。
指標趨勢
自指標趨勢圖可見埃及聖䴉分布範圍與數量逐年增加,在2005年後更呈現指數成長,顯示埃及聖䴉的威脅越來越嚴重。在林務局2017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埃及聖䴉當前的族群數量已經脅迫到原生鳥類的的生存。其中,2011年至2014年族群量下降的原因為數據誤差,並不表示族群量減少,誤差原因為eBird是於2013年方在台灣正式推廣,因此,2011年至2012年的數據較少且誤差較大。經推廣後,已有許多賞鳥者將數據匯入eBird資料庫,所得之埃及聖鹮族群數量可信度相當高。
目前埃及聖䴉分布於臺灣各縣市沿海地區,自北中部逐漸往南部擴散,在南部已有不少觀察紀錄。建議有關單位採取更積極的方式,直接控制埃及聖環的族群數量。
資料管理/權責單位
eBird團隊、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博威鳥控有限公司、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野生動物研究室
參考資訊
- eBird網站
-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2018) 107年度外來入侵鳥種埃及聖䴉族群管理結案報告
-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2017) 106年度外來入侵鳥種埃及聖䴉族群管理試驗
-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2016) 105年度外來入侵鳥種埃及聖䴉防治試驗
-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2015) 外來入侵鳥種埃及聖鹮防治計畫
-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2010) 入侵種埃及聖鹮族群模式與移除方法之研究
-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2011) 入侵種埃及聖鹮族群模式與移除方法之研究
-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2009) 入侵種埃及聖鹮對於臺灣地區鳥類生態影響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