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域設置水質固定測站以定期長期監測水質因子的變化

內容簡述

  1. 將每年或每季檢驗之水質項目實測數據統計後以圖表方法呈現,觀察歷年海域水質變化趨勢。 
  2. 若有可自動連續監測之水質項目,應將實測的原始數據建置資料庫並上網公開,此方式可據此找到污染源,予以告發並有效遏止偷排污染的行為。 

指標詳情

原指標名稱:在海域及港口設置水質固定測站以定期長期監測水質因子的變化

所屬議題

海洋污染

指標類別

壓力( P )

指標對應

SDGs

14.1
減少各式海洋污染,包括營養鹽及海洋廢棄物。
14.1.2
2020年量化目標:8項水質項目合格率維持在99.5%以上。

愛知目標:

目標8
到 2020 年,污染,包括優養化,被控制到不危害生態系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的範圍。

發展背景

在海洋中可發現許多有毒金屬包括汞,鎘,鉛,銅,和鋅等等。這些金屬元素可能單獨存在或與有機化合物相結合,毒性變得更強。例如,汞與碳結合後可形成神經毒性化合物甲基汞(CH3Hg)。雖然許多金屬在環境中自然存在,但工業和採礦活動造成的人為排放可能會加深許多毒性的濃度,若有可自動連續監測之水質項目,應將實測的原始數據建置資料庫並上網公開,此方式可據此找到污染源,予以告發並有效遏止偷排污染的行為。

定義及計算方式

每季 20 處海域共 105 個測站之水質檢驗項目參數值變化,監測項目包含水溫、溶氧、酸鹼度、鎘、汞、銅、鋅、鉛。將每季檢驗之水質項目實測數據平均統計後以圖表方法呈現,觀察歷年海域水質變化趨勢。又以盒狀圖 (box-plot) 表示變化趨勢,以忠實呈現每一筆監測資料值。

資料更新內容

2018年每季 20 處海域共 105 個測站水質監測成果(全年平均[1] ),水溫25.2℃,pH為8.16,溶氧量為6.67 mg/L,鉛0.000255 mg/L,汞<0.0003mg/L,銅0.001261 mg/L,鋅0.005885 mg/L,鎘0.0000197 mg/L。 

資料管理/權責單位

海保署(2018年以前為環保署)

資料來源/網站連結

環保署之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中之環境水質監測年報

海保署之海洋保育網中海域水質


  1. 低於極限值時以極限值之1/2計算平均 ↩︎

資料發展現狀

I

資料集提供者

海洋保育網iOcean

調查年份

2002-2022

編號

III.08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