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BON年報2021(1):與國際接軌的TaiBON等五個國家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及網站
邵廣昭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TaiBON計劃是林務局在繼2002年建置「台灣物種名錄資料庫(TaiCOL或TaiBNET)」、2004年「台灣冷凍遺傳物質典藏與生命條碼資料庫(TaiBOL)」、2011年的「台灣生命大百科(TaiEOL)」以及2004年由科技部代表台灣參加「全球生物多樣性諮詢機構(GBIF)」所建立的「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站(TaiBIF)」等四個國家資料庫及網站後,於2015年啓動的第五個資料庫及網站。這五大資料庫都有各自建立的目的和內容(圖1),也分別和不同的全球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對應和接軌,彼此相互合作交流及分享資料。讓台灣的豐富生物多樣性可以在全球的網路上都被看見(圖2)。
行政院在2001年公布實施「生物多樣性行動方案」後,是由林務局負責推動執行,審計部負責管考,並要求各部會需要半年填報一次各自主、協辦的負責的的工作項目及績效指標的成果,再由林務局負責彙整。但是十多年來這些以文字敘述為主、格式不一的資料相當龐雜凌亂,不少重覆很難整理,既使有一些量化的統計數字,也很難繪成趨勢圖來顕示生物多樣性是變好或變壞。因此2015年起林務局開始啓動了「國家生物多樣性監測及報告系統規劃」的四年計劃,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將過去各部會所填報的資料數位化以資料庫的格式填報,並研擬可以量化以便繪出長期變化的趨勢圖的各種指標。但是這個計劃的名稱太長不容易去記憶及相互溝通。所以就依照過去已建立完成的TaiCOL,TaiBON,TaiBIF,TaiEOL四個資料庫的方式,將「國家生物多樣性監測及報告系統規劃」的名稱簡稱為TaiBON計劃,或直接翻譯成「台灣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亦可。這個名稱也正好可以對接到國際上正在推動的GEOSS (Global Earth ObservationSystem of Systems) 計劃中的GEO BON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Network),以及在亞太地區的AP BON計劃。
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大約每四到五年就需要繳交一次國家報告。台灣因為不是公約的締約方,所以不需要繳交國家報告。但是過去20年來台灣在生物多樣性保育方面所做的努力,究竟成果如何也需要整理出來,以供國人及各部會在檢討過去和展望未來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的重要參考。因此第一本的國家報告的編撰工作從2019年開始啓動後,就採用了TaiBON計劃所產出的陸域及海域的三十多項的量化指標及其趨勢圖,讓大家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過去這些年來台灣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