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營養指數

內容簡述

平均營養指數可用來監測臺灣沿近海是否存在捕撈壓力過大,導致漁獲物中,低階消費者比例提高的情形。

橫軸標籤

年份(年)

縱軸標籤

平均營養指數

指標圖表樣式

line

指標詳情

所屬議題

漁業資源

指標類別

狀態( S )

指標對應

SDGs

14.2.2
平均營養位階(MTL)及漁獲平衡指數(FiB)
2020年量化目標:MTL值及FiB值維持現有水準,另蒐集建構指數編制資料,俾自行編制我國之MTL及FiB指標。

愛知目標:

目標6
到 2020 年,所有魚類、無脊椎動物和水生植物等水產資源都能以維護生態系統為基礎,並以永續、合法的方式進行捕撈及管理,避免過漁現象;另外針對所有枯竭的魚種執行復原計畫及措施,並將漁撈對受威脅的魚群和脆弱生態系的影響控制在安全的生態限度內。

發展背景

由於商業型漁業 (commercial fishing) 往往傾向集中且有系統地捕撈位於海洋食物網頂層的高階消費者(如鮪、鱈、石斑),當捕撈壓力超過生態系可自動恢復的程度,預期生態系中高階消費者的比率將漸次降低,漁獲物中低階消費者的比率則逐漸升高,此稱「漁獲物種漸趨海洋食物網底層 (fishing down marine food webs)」。本指標即用於監測臺灣沿近海是否存在此現象。

定義及計算方式

以臺灣沿近海漁獲中各海洋生物於特定年度之相對豐度為其營養位階之權數,各自相乘並加總後,得特定年度的平均營養位階,並以此數值的年度變化反映監測對象狀態。如數值趨勢變化為遞減,可能暗示一個國家海洋生態系中的高階消費者正面臨過漁壓力,此即平均營養指數

資料更新內容

資料來源為 Sea Around Us中之Region-based Marine Trophic Index of the catch in the waters of Taiwan,過去資料僅到2014年,目前已更新到2016年。
臺灣2016年的平均營養指數(MTI)為3.72。

資料管理/權責單位

漁業署

資料來源/網站連結

Sea Around Us網站

資料發展現狀

II-1

資料集提供者

農業部漁業署

調查年份

195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