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定期評量管理成效之各類保護區數量與比例

內容簡述

保護區的設立不必然代表區內的物種獲得充足的保護,評估保護區是否具有經營成效是非常必要的。

指標詳情

所屬議題

陸域保護區

指標類別

回應( R )

指標對應

SDGs

14.2
以永續方式管理並保護海洋與海岸生態。
15.1
保護、維護及促進陸域及內陸水域生態系統的永續利用。

愛知目標

目標11:
到2020年,至少有17 %的陸地、內陸水域和10 %沿海和海洋區域,尤其是對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服務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區域,因有效而公平的管理,和透過生態上具代表性和妥善關聯的保護區系統和其他以地景為保育基礎的有效措施而受到保護,並納入更廣泛的土地景觀和海洋景觀系統中。

生物多樣性行動方案

D11030檢討現有保護區系統,並定期進行各類保護區成效評估、管考、改善管理策略及廣宣。
行動方案績效指標(灰底表非量化):

  • 完成國家保護區系統之規劃
  • 有定期評量管理成效之各類保護區數量與比例

發展背景

評估準則建立是輔助決策與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全球推動永續發展的諸多工作中,發展指標與評量系統以評估各國、各主要都市、甚至社區是否邁向永續以成為首要的任務之一,因為有效的評量系統可以監測環境、經濟、社會的進展與趨勢,並作為預警、引導決策、改善策略的依據(李玲玲,2003)。保護區的設立不必然代表區內的物種獲得充足的保護,評估保護區是否具有經營成效是非常必要的。

定義及計算方式

有定期進行保護區經營管理成效評量,其保護區數量與占我國保護區數量之比例。
每年計算有經營管理成效評量之保護區數量及其比例。其中經營管理成效評量以世界保護區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Protected Areas, WCPA)建立的評估架構為主,以經營管理循環(Management Cycle)作主軸,由權益關係人(保護區管理者、決策者等)組成評估團隊,以互動式工作坊執行評估,最後以問卷問項得分呈現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

現有資料內容及所跨年度

指標趨勢

資料管理/權責單位

營建署國家公園組、林務局

參考資訊

  • 李玲玲 (2003) 國家公園保育及經營管理成效評估準則之建立
  • 盧道杰、張雅玲、趙芝良 (2009) 保護區經營管理效能評估的方法及其應用
  • Hockings M, Stolton S, Leverington F, Dudley N, Courrau J, Valentine P (2000)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protected areas 2nd edition. IUCN

資料發展現狀

III

資料集提供者

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編號

V.1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