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輕度污染以下河川比率

內容簡述

為確保水資源清潔及河川生態體系不受污染,河川嚴重污染長度及比率越小越好,河川未 (稍) 受污染長度及比率則越大越好

橫軸標籤

年份(年)

縱軸標籤

比率(%)

指標圖表樣式

line

指標詳情

所屬議題

陸域保護區

指標類別

壓力( P )

指標對應

SDGs

6.3
改善民眾居住衛生,提升河川水質;加強推動廢污水妥善
處理;以公共污水廠二級處理放流水循環利用作為新興水源,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傳統水資源開發需求;加強事業廢污水排放稽查管制,查緝可疑污染源,遏止水質污染情形發生;優化河川水質以保障國民健康及維護生態體系;強化化學物質流向勾稽,精進管理效能。

愛知目標

目標8:
至遲於2020年,污染,包括優養化,被控制到不危害生態系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的範圍。

生物多樣性行動方案

D43010 訂定河川污染改善計畫與時程,逐年使河川與河口水質之營養鹽與重金屬含量低於國際標準。
行動方案績效指標:

  • 河川水質達成不缺氧、不發臭(DO>2mg/L)之河川長度比例
  • 海洋環境品質達甲類及乙類標準的河口數量

發展背景

河川是重要淡水水域,連結湖泊、河口、海岸至海洋生態系。由於臺灣人口密集,人口居住區、農業區、工業區鄰近河川容易受到污染。當河川受到污染時,不僅影響河川以及周遭的陸域生態,同時也會使周遭土壤條件惡化,間接影響周遭生物健康。為確保水資源清潔及河川生態體系不受污染,河川嚴重污染長度及比率越小越好,河川未(稍)受污染長度及比率則越大越好。

定義及計算方式

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布之河川污染指數(River Pollution Index, RPI)為依據,界定河川總長度優於輕度污染河段長度比率。RPI是以河川水質中溶氧(DO)、生化需氧量(BOD)、懸浮固體(SS)、氨氮(NH3-N)等四項水質參數濃度值,計算所得指標值,判定河川污染程度。
河川污染指數 = (未(稍)受污染河川長度 + 輕度污染河川長度) / 河川總監測長度

資料更新內容

依據環境資料開放平臺資料所示,2020年全台受輕度污染以下(含)河川的比率為77.43%,相較2019年增加1.15%。

指標趨勢

1988年迄今,30年來臺灣受輕度污染以下河川的比率多介於70%至80 %,並曾於2007年及2010年達到69%。惟近4年比例皆高於75%,河川品質有提升的現象。

資料管理/權責單位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資料來源/網頁連結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

資料發展現狀

I

資料集提供者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調查年份

1988-2020

編號

V.08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