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使用指南 - 選定生物族群數量:常見繁殖鳥類之單一鳥種族群趨勢
簡介(Introduction)
目的:
透過監測一般大眾熟悉的繁殖鳥類物種及其族群長期變化,本指標旨在量化臺灣繁殖鳥類(單一鳥種)的族群趨勢與狀態,進一步瞭解不同棲地下鳥類族群的生存狀況,為評估環境健康及生態系統穩定性提供科學依據。
背景資訊:
「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BBS Taiwan)」自2011年開始,透過政府與民間組織合作推動公民科學計畫,以定點計數法在每年3-6月繁殖季調查鳥類物種及數量。迄今已累積逾10年的系統性全國監測資料(2011-2021年)。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臺灣繁殖鳥類族群在此期間中共有105種:其中20種顯著增加、14種顯著減少,其餘無顯著變化。此結果顯示在森林、農地及其他棲地之鳥類族群長期變化趨勢,反映出環境品質與鳥類族群的交互關係。
指標的定義(Definition of the Indicator)
定義:
本指標著重於「單一鳥種」的繁殖族群趨勢,透過長期監測鳥種在不同棲地(森林、農地及其他)之相對數量變化,評估其族群的生存與變動情形。「其他」棲地包含森林和農地以外的類型,如淡水水域及都市棲地。
目標與參考標準:
本指標對應愛知目標第19項,以及生物多樣性行動方案 (D12030),旨在加強關鍵指標性物種的族群動態研究,並提供政策與管理者在保育決策上的科學依據。
指標的計算方式(Methodology of Indicator Calculation)
計算方法:
1. 每年於全臺各調查點(3-6月繁殖季)以定點計數法紀錄鳥類物種及數量。
2. 根據棲地偏好(森林、農地、其他)分類各鳥種的棲地使用狀況。
3. 收集並彙整不同年度的觀測數量,並以特定基準年度(例如調查起始年)標準化,形成「相對指數」。
4. 分析各單一鳥種在整體及主要棲地的族群趨勢(例如顯著增加、顯著減少或無顯著變化)。
資料標準與來源:
- 資料標準:使用公民科學方式,在天候與時間條件合宜下,每年定期於固定調查點進行紀錄,確保數據的一致性與可靠性。
- 資料來源:
- BBS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網站
- GBIF-The Taiwan Breeding Bird Survey Data
指標的意義(Interpretation of the Indicator)
意涵:
此指標可精確揭示單一鳥種的族群盛衰,反映該鳥種所棲息環境(森林、農地及其他)的品質與結構變化。
- 當指標顯示某鳥種在特定棲地族群量增加,可能表示該棲地在維持或改善中。
- 當顯示某鳥種族群量減少,可能意味該棲地品質下降或棲地縮減,但需進一步調查才能確定原因。
生態系影響:
- 族群顯著下降的鳥種增加,顯示環境變遷對生物多樣性可能構成威脅,需加強棲地管理與復育措施。
- 維持穩定或上升的鳥種族群則表示當前棲地或保育措施具一定成效。
政策相關性:
此指標對應愛知目標19,可作為評估臺灣繁殖鳥類族群動態的重要依據,並輔助決策者制定或調整管理策略,如強化森林與農地保育及維持都市或水域棲地多樣性。
政策建議(Policy Recommendations)
如何解讀指標結果:
- 若單一鳥種在特定棲地顯著減少,需評估該地區之生境品質、開發壓力或其他自然與人為干擾。
- 若鳥種族群維持穩定或逐漸上升,表示目前的棲地保育與管理措施相對有效,可持續維護或進一步強化。
如何整合指標進行決策:
- 與其他環境指標(如森林覆蓋率、水質變化等)交叉分析,得出更全面的生態系健康評估。
- 擬定保育政策時,優先考量族群量降幅大的鳥種,並評估棲地管理成效或限制。
- 針對都市水域或其他「非森林與農地」棲地,若鳥類族群出現顯著變化,應結合都市計畫或水域管理政策同步規劃。
參考文獻(References)
- 林大利私人通訊
- 林大利、邱承慶、潘森識。2024。2024臺灣國家鳥類報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 BBS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網站
- GBIF-The Taiwan Breeding Bird Survey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