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土地利用分類變遷監測

內容簡述

透過國土利用監測達到土地永續使用的目的。

橫軸標籤2

年份(年)

縱軸標籤2

變異點

指標圖表樣式

stack

指標詳情

所屬議題

生態敏感地

指標類別

回應( R )

指標對應

愛知目標

目標15:
到2020年,透過保育和復原行動,包括復原至少15 %退化的生態系,強化生態系的復原能力以及生物多樣性對碳吸存的貢獻,從而幫助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及防止沙漠化。

發展背景

國家土地利用監測主要由土地利用變遷偵測系統、變異點網路通報查報系統、國土監測查報App與變異點查報的行政程序所構成。其目的為使用衛星遙測資料,辦理土地變遷偵測及變異點通報查報作業,以掌握國土時空變遷之趨勢,並採高科技數位化的方式,改善傳統土地利用違規查報取締方法,以遏阻不法之國土破壞行為,達成國土永續發展的目標。

定義及計算方式

以衛星遙測為偵測工具,進行全面性及週期性的土地利用變遷監測。首先建立衛星影像樣區光譜資料,完成永久樣區選定(永久樣區選定目的在提供進行遙測影像分類之基準,作為影像判釋成果驗證用),而後經由觀測不同時期的影像,辨識前後期不同之處,透過電腦自動化判釋及人工篩選篩出疑似違規變異點,並通報各地方政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派員至現地查核及回報稽查結果。

現有資料內容及所跨年度

監測通報回報統計成果(2002-2020年)

資料更新內容

依據國土利用監測計畫網站資料所示,2020年共回報26,008個變異點,其中有16,970個變異點經查驗後為合法、8,317個變異點屬於違規、721個變異點屬於其他(包含已知工程、自然變化、無法辨識變異點位置、無法現場查驗、不屬於其管轄範圍等)。相較2019年增加8,261個變異點。

指標趨勢

國土測繪中心自2014年接辦整合營建署、水保局及水利署等機關監測計畫,提高各機關監測頻率至每2個月1次,並將衛星影像解析度提升為1.5公尺至2.5公尺。相較於2014年前未整合監測的成果,2014年執行監測整合迄今,國土違規使用發現率有明顯提高。

資料管理/權責單位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資料來源/網頁連結

國土利用監測計畫網站-監測通報回報統計成果

資料發展現狀

I

資料集提供者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調查年份

2002-2020

編號

VIII.150005